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前兩種加料順序的效果基本相同,第3 種顯然不可取。究其原因,應該是磁粉加入太晚,趕不上參加混凝反應,未能形成磁性絮團。
4. 2. 2攪拌條件對系統運行的影響
保持其他參數不變,分别調節3 個混合池中攪拌機的運行頻率,記錄下各種組合下葉輪的轉數和相應的污水水質指标,得出如下結論:在1 級混合池和2 級混合池需要快速攪拌,以增加混凝劑、磁粉與污物的碰撞機會,但是,攪拌速度并非越快越好,當攪拌速度達到500 r/min 時,與250 r/min 的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在1 級和2 級混合池宜采用250 r/min 的攪拌速度。在3 級混合池,宜采用較慢的攪拌速度,以免将生成的礬花打碎。該工藝條件下推薦80 r/min 的攪拌速度。
4. 2. 3混凝劑投加量對系統運行的影響
保持其他參數不變,将MMS-M 投加質量濃度恒定,調節MMS-A的投加量(以Al2O3計),分别測試各種加藥量下的COD、總磷及濁度指标,并計算出各項污染物的去除率,将試驗結果繪于圖3 中。
從圖3 中可以看出,系統對COD 的去除率保持在75 %以上,當加藥量在25~30 mg/L 之間時,COD 的去除率在85 %左右,随着MMS-A投加質量濃度的提高,COD 去除率沒有明顯提高。
圖3 COD、總磷及濁度去除率随MMS-A投加量的變化曲線
當MMS-A投加量在30 mg/L 以内時,系統對總磷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有顯著提高,去除率可以達到97 %,當投藥量超過30 mg/L 後,總磷去除率仍可随加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趨勢放緩,維持在98 %~99 %之間,***高達99.3 %。具體參見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系統對濁度的去除率基本都可以維持在95 %以上,當投藥量在25 mg/L 以内時,随着投藥量的增加,濁度的去除率有明顯提高,可以達到99 %,當投藥量繼續增大,濁度去除率提高不明顯。
綜上,在MMS-M 投加質量濃度恒定的條件下,當MMS-A的投加質量濃度(以Al2O3計)在25~30 mg/L 之間時,各項污染物指标都有較好的降低,随着MMS-A投加質量濃度的繼續增大,各項污染物去除率均沒有明顯提高,因此,***佳的MMS-A投加質量濃度為25~30 mg/L,此時,COD、總磷、濁度的去除率分别為85%、97%、99%左右。
5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磁混凝沉澱技術用于市政污水處理是非常有效和經濟的。從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上來講,因為有磁性物質參與混凝反應,形成的絮團更緊密、結實,且能吸附更多的污染物,因此,它比普通混凝沉澱工藝具有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尤其是對水中的油脂類污染物、總磷等的去除更是有着讓人滿意的效果。
由于有磁粉參與的混凝反應生成的絮團比普通混凝反應生成的絮團在密度上要大很多,所以其沉降速度要快很多,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沉降時間,使池容大大減小,以清河污水處理廠磁處理設備為例,5 萬t/d的處理量,全部設施占地隻有1 000 m2 左右。我們知道,同樣的處理能力,如果采用普通混凝沉澱工藝,光沉澱池占地就需2 000 m2 以上,因此,采用磁混凝沉澱工藝可以大大節省占地面積,減少基建投資。
由于其較小的池容,因此可以采用鋼結構或其他材料作為設備的主體結構,可以采用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的方式,可大大加快施工進度。以清河污水處理廠磁處理設備為例,5 萬t/d 的處理設備從開始定貨到安裝、調試到投入運行共曆時5 個多月,如果采用普通工藝是不可能做到的。
綜上,磁混凝沉澱技術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較小的建設投入和較快的建設周期,同時,其運行管理簡便、啟動快捷,值得在水處理行業推廣應用。